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干细胞培养的发展历程

干细胞培养的发展历程

更新时间:2022-09-15  |  点击率:500

1981年Kaufman等人[1]直接从小鼠囊胚的ICM 中成功获得多潜能的胚胎干细胞(ES细胞)以来,自此之后,人们先后从猪、牛、兔等动物体内,分离得到ES细胞或类ES细胞系。

随后的研究中,Thomsom 等人[2]建立了人类胚胎细胞系,科学家们开始关注于胚胎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,希望通过这类研究为治疗退行性疾病提供组织、器GUAN移植的原材料。显然,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是进行上述各项研究的前提与基础。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面,培养基是其赖以生存的环境,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[3]。

在随后的研究中,科研人员发现,干细胞具有两个特性: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。在体外培养时,实验人员需要尽可能利用各种培养条件,维持干细胞的这两大特性。因此要求ES细胞培养基中,除了一般体外培养所用到的基础培养基,还应添加血清、LIF、β-巯基乙醇,L-谷氨酰胺等成分,随后有发展出饲养层培养等方法,各种干细胞专用培养基、条件培养基也相继问世[4],丰富了干细胞培养方法与流程。

但目前市场上,干细胞培养专用的试剂盒,其中培养基和细胞因子价格高昂,使得培养成本大大增加,而且实际操作过程往往需要配合饲养层来培养,周期长,步骤繁琐,对实验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,因此很多实验室培养干细胞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
参考文献:

[1] Evans M J,Kaufman M H.Establishment in culture of plurpotential cells from mouse embryos [J].Nature, 1981,292:154-156.

[2] T homson J A,Itskovits-elder J S,Shapiro S S,et al.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blastocysts[J].Science,1998,282(5391) :1145-1148.

[3] 杨 奇.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克隆[J].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学报( 自然科学版) ,2001,29(3) :120-124.

[4] 郭志林,王新庄,卫 木,等.影响昆明小鼠和 BALB/c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、克隆、传代的若干因素[J].中 国兽医学报,2006,26(4) :448-450.


Baidu
map